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党务工作 > 正文

【学习材料】新时期下高校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的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17-11-30 00:00:00 作者: 点击次数:

摘要: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我党创立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对大学生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延安大学为例分析了延安精神在当今高校办学育人中的实践和成效,探讨了在新时期下如何弘扬延安精神,提高办学育人的质量,培养合格优秀的当代大学生。

关键词:延安精神   弘扬   办学育人   建设

作者简介:沈晓燕(1992—),女,陕西汉中人,延安大学文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2016级硕士研究生。

 

习近平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坚持立德树人,离不开对延安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民族精神的升华,是革命精神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永恒的精神财富,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延安精神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弘扬延安精神,贯彻“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是新时期高校走向全面发展,推动人才队伍建设的必经之路。

 一、延安精神的内涵和核心要义

延安精神是我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重要精神明文成果。它以先进的无产阶级革命精神、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顽强拼搏的实干作风指导了革命实践,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其内涵。主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以抗大精神为典范,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以整风精神为典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以张思德和白求恩精神为典范的自觉地、真诚的、一贯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密切联系群众,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南泥湾精神为典范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1]

(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毛泽东为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题写的训词中提出的基本要求。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培养出千千万万个坚定的革命者和建设者,首先得益于延安时期确立的坚定的政治方向。今天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学校应该永远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2]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紧紧围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思想理论成果,坚持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将体现延安精神实质的这些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和智慧结晶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转化为学生的精神支柱和行为准则。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事实求是既是我党坚定不移的思想政治路线,也是弘扬延安精神必须遵循的思想路线。它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解放思想就是要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的束缚。在高校建设发展中,我们必须打破旧的思想观念学束缚,立足高远,开拓视野,实现学校与社会,与国际接轨。在继承优良传统和遵循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打开思维,学习先进,力求创新,将高校“传授学生学科知识”的职能向培养全方位人才,培养现代性人才的职能转变。思想是行为的导向,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将学校建设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同时,也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建设高水平大学,培养高质量人才。

(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新时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延安精神的阐释和发展,其中“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要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这与延安精神中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高校践行这一宗旨,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广大师生的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师生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完善管理机制,提高办学质量,让广大师生享受改革成果。

(四)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我们党靠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从建立到发展,形象生动的向我们证明了这一精神在党的伟大事业中的重要性。它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是凝聚人心,激励全国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民族振兴而努力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尤其处在当今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我们更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培养学生吃苦耐劳、不畏艰险、自力更生的品质,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赢得美好未来。

二、延安大学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的体现

(一)延安大学从创立之初就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

延安大学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毛泽东亲自命名,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从创立之初,学校就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秉承立身为公,学以致用的校训。由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合并成立的延安大学,在首任校长吴玉章提出的延大的教育目的“不但在专门技术和知识的获得,且更应注意养成学员的伟大品格”、“延大不应当只是学科学的学校,更应当是学做人的学校”的办学理念下,坚持对学生进行党的信念宗旨和延安精神、革命传统教育,用延安精神铸校魂,用红色文化育新人,为国家特别是陕北老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基础厚实、为人诚实、工作务实、作风扎实”的优秀人才。上世纪五十年代,一批已在西安工作的老延大人,一批西北大学、西安师院、西安交大的教授、讲师、助教,一批从华东师大、复旦大学、北京师大、西北大学、西安师院毕业的研究生、本科生来到了当时条件还异常艰苦的延安,开始了延安大学的第二次创业。这批延大人经受住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艰苦卓绝的生活考验,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陕北老区,奉献给了延安大学。他们是延安精神的传人,他们用言传和身教,将延安精神和延大传统,从烽火硝烟的战争年代,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的满目春光里。

(二)新时期下延安大学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的实践和成效

1、扎实开展师生理想信念教育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延安精神的灵魂。弘扬延安精神,是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的必然要求。一是通过完善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成立理论宣传讲师团、建设理论武装示范单位、结合红色大学校情,开展特色理论研究、举办形势政策报告会、“杨家岭大讲堂”、“延河论坛”、“共话中国梦”、“问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祖国、人民与我”、“红色经典艺术大讲堂”等活动不断增强理论学习效果。二是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制定了嵌入红色文化资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纲、教学实施方案;充分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以政治理论课为核心,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增加学习延安精神的专题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学习延安精神的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同时,注重各学科的全面渗透,把大力弘扬延安精神渗透到学生各门学科中。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继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的优良传统。三是切实加强实践教育。第一,建立嵌入红色文化资源的实践育人基地。依托陕北独特红色文化资源的区位优势,拓展延伸至陕甘宁蒙晋毗邻区,建立了近百个实践教学基地。第二,构建嵌入红色文化资源的实践育人体系。从现有的课程教学体系中提炼“实践点”、从延安红色文化资源中提炼“教育点”,然后实现二者的有机对接。近年来,延安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以教研室为主体,推进了每门课程教学内容的专题化,并从中提炼8至10个“实践点”,然后从延安红色文化资源中选择了8至10个“教育点”,最终在实现二者对接的过程中形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点—线—面—体”的立体育人体系。第三,形成了嵌入红色文化资源的实践育人机制。从实践大纲到实践方案,从实践手册到实践计划、实践课表、实践考核均有严格的实践育人规范。同时实行实践育人考核,以学生的现场表现、心得体会或调查报告为依据,按20%分数计入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中,以实践育人课时费计入教师的绩效工资中,通过以上措施有效保证了实践育人活动的持续开展。

2.扎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延安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政治基础、思想基础、价值基础,二者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弘扬延安精神,也是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在要求。一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挖掘和整合红色教育资源,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民族团结教育、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廉政文化教育、文明素养教育等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使其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遵循。二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师德师风建设中。把延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养管理全过程。通过完善师德宣传、考评、监督、激励、惩处机制,充分激发教师加强师德建设的自觉性,提高教师师德践行能力。三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大学制度建设中。把延安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一章八制”建设中,通过完善教师管理规定、学生守则等师生行为规范,使延安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

3.扎实推进文化传承创新。

一是培育和弘扬延安大学精神。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艰苦奋斗,自强不息,扎根老区,乐于奉献”的延大精神、“立身为公、学以致用”的延大校训。加强了校史馆、图书馆、档案馆、路遥文学馆及其他文化设施的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学校文化体系。二是打造大学文化特色品牌。着眼于搭建大学文化高端、特色传播平台,精心打造了“让路遥精神与青春同行”、“校园之春”文化艺术节、“经典诵读”、“令月吉日”传统文化礼仪展等特色文化品牌。长期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系列活动、“支农支教”、“寻找延安创业英雄”走访活动等,成为师生开拓视野、激荡思维、启迪心灵的精彩课堂和教育阵地。三是加强传统美德教育。坚持把延安精神融入大学生传统美德教育和日常教育之中,培育师生积极向上向善的精神风貌。近年来,学校先后涌现出了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王卫强,勇救落水母子的曹雪琦,勇救落水儿童的巩学斌、王文鹏,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李霞,带母携妹上大学的陕西省“孝老爱亲”道德模范马树芝等一批先进典范。  
三、高校坚持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的路径

1.坚持将延安精神与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相结合

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确保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加强对学生和教育者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师德师风建设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法宝。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与延安精神实质上是一脉相承的,是对延安精神的一种阐释,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延安精神的内容,通过讲解党在延安时期的革命斗争史,如何形成和发扬延安精神等内容,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延安精神,领悟“立德树人”的精神内涵。多开展有关“延安精神与人才培养”问题的理论探究,定期组织延安精神学习成果知识竞赛,举办以弘扬延安精神为主题的演讲、辩论赛、专题报告、座谈会、征文比赛等活动。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延安精神的活动,让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进来,亲身体验和感受,更好的理解践行延安精神,将延安精神融入到日常工作行为中,以身作则,更好地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提升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品质。

2.坚持将延安精神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

我们党凭借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实现了民族的解放,并将延安精神继承和发扬下去。在新时期建设中,延安精神作为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同样是不可或缺,甚至应该得到更好地体现和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21世纪需要更优秀的人才,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与市场经济的需求日趋吻合,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祖国的强盛离不开创新创业。这与延安精神的内涵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将延安精神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用我党的革命斗争史教育学生,用延安精神鼓舞,熏陶,启发创新创业者,让他们可以坚定意志、不畏艰难,克服困难实现创新目标。学校要加强对延安精神的宣传,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和择业观,使延安精神融入在学生的道德品质里,在创新创业的道路上时时受益。

3.坚持将延安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相结合

首先学校领导要重视,加大将延安精神引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力度。当下高校中存在的一些不良之风阻碍了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领导者要清楚认识问题的严重性,知道问题的根源所在,用延安精神净化校园风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摆正师生的政治立场,端正思想观念,规范行为方式。其次,成立专门的研究部门,针对延安精神的现实意义进行探讨研究,使其应用到实际建设当中。找到延安精神与大学文化建设的契合点,使延安精神更好地与大学文化建设相结合。然后组织延安精神学习竞赛,提升师生对延安精神的认识。在全球化和中国社会转型的背景下,用发展的眼光探讨延安精神的内涵和实践,坚持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增强校园文化活力,探索高校校园文化创新机制。通过对延安精神的学习研究延安精神的发展规律,基本理论和传承机制,推动高校办学育人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3]最后,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创新弘扬延安精神的方法和途径,使大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延安精神,学习运用延安精神发展自我,推动校园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孙刚成 , 田伏虎 . 用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的现实路径探究 [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6):36-37.

[2]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4.

[3] 梁爱文. 高校践行延安精神办学育人的创新思考 [J]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3):96-98.

关闭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皂河路2号

电话:029-68084609  邮编:71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