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 首页 > 公文发布 > 正文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2021年党政工作要点

发布时间:2021-11-09 10:00:35 作者: 点击次数:

一、指导思想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学校实施十四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学校转设转型的关键之年。全年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教育思想,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内涵建设与外延建设并举的工作总方针,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进中谋变、创新发展的工作总基调,深入实施百年行动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国际化三元战略以转设工作为中心,全力以赴对标建设,不遗余力深化改革,努力提升新形势下基本建设条件、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治校水平,进一步凸显应用型、国际化办学特色。

二、工作目标

2021年全年工作的总目标是: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国家对新建本科院校办学条件以及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实施“1234”建设工程:以科学制定学校十四五建设发展规划为战略指引,以学校设置为民办普通高校为抓手,全力以赴做好基本条件和内涵建设两个达标夯实校园稳定安全、教学秩序运行规范平稳和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三个基础,深化学科专业特色凝练、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治理综合改革、国际化办学四项改革,使学校办学视野更加开阔、办学特色更加鲜明,为实现陕西一流、区域高水平、全国知名的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三、主要任务

(一)以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会议精神为统领,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为核心,深入实施“百年行动”,全面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思想建设、纪律建设和作风建设,为开启学校“十四五”建设、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1.加强理论武装,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工作。要通过中心组学习、思政课教学、课程思政、形势与政策课、党校培养、青马工程习学社、学习强国、在线学习培训、专家报告,严格落实《教职工党员每天学习1小时工作方案》等形式,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真正成为广大师生提高觉悟、加强修养、淬炼灵魂、指导工作的精神食粮和思想武器。

2.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强化政治功能。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依法依规办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紧紧依靠广大师生办学治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是召开党建工作座谈会和三届二次双代会二是积极推进网上党建,创建网上党建专区。三是推进公寓党总支和社团党支部建设,发挥公寓党组织和社团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四是推进一院一品党建活动品牌建设。五是以消费扶贫为抓手继续做好“双百工程”,助力志丹县农村振兴。

3.持续加强对师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一是落实好《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整改方案》。二是以师生学四史、讲四史为主要形式,继续开展四史教育。三是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开展学术研讨、诗歌朗诵、歌咏比赛、七一表彰、专题组织生活、升国旗、颂党恩系列主题活动。四是加强干部培训教育,开展专题培训、主题党日等活动。五是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六是做好统战工作,在民主党派和群众中发展党员。

4.深入实施百年行动,提升党的建设质量。一是充分发挥纪委监督执纪功能,加大对重点单位、重点岗位的监督力度。二是设立曝光台,持续改进工作作风。三是全面整治软弱涣散党组织,进一步规范党支部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四是对学生党员五个一要求和教职工党员“312”学习要求进行全面检查,并将结果作为党内评优、考核的重要依据。五是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全面推动制度落实。

(二)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要求,以“十四五”建设发展规划为牵引,以持续深化内部综合改革为突破,不遗余力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能力与水平建设。

5.按照中省“十四五”规划精神,加强顶层设计。一是系统梳理总结学校十三五规划完成情况,准确把握现有基础和发展潜力,辩证对待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二是立足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大变局和难得机遇期,科学谋划制定学校十四五建设发展规划。三是继续深化两章八制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大学内部治理体系,不断提高依法依规办学治校能力和水平。

6.主动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持续深化综合改革。一是配套制定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制度体系。二是按照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新形势新要求,不断深化行政管理部门改革,增强二级学院办学自主权,发挥二级学院办学育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持续推动后勤社会化改革,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四是以强化教风、学风、作风建设为抓手,以抓制度、决策落实和执行力为重点,确保学校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见效。

7.继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全面加强队伍建设。一是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突出高精尖缺导向,继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二是科学制定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加强省级一流专业、重点专业教师引进培育,建设数量足、结构优、素质高、能力强的专任教师队伍。三是考核激励制度机制改革为抓手,加强人事制度建设,持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精简高效、年轻高能、优胜劣汰制度机制体系。四是继续深化薪酬改革,实现教职工薪资收入与学校事业发展同步增长。

8.加大新闻宣传工作力度,努力提升学校美誉度和影响力。一是以创新发展、实施品牌宣传战略、提升社会美誉度为目标,以教育教学改革、课堂教学质量、国际化办学、人才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等为切入点,以骨干教师、科研团队、优秀学生和毕业生、校园文化、重大成果等为重点,加强舆论引导,讲好创新故事,展示最美创新二是加强学校融媒体建设,构建多渠道、多维度外媒联系平台,充分利用校园主网和各类新媒体,认真总结办学经验,全方位宣传学校办学成绩,树立学校良好的社会形象。

9.进一步加强财务和招采工作,不断优化资源配置。一是按照量入为出的原则,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做好开源节流工作,为学校基本条件达标建设和校区建设提供有力保证。二是修订出台招标采购相关制度,搭建招标采购信息平台,建立评标专家库和采购结果反馈机制,不断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教育教学工作。

(三)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和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教育思想为指引,“一流学科”、“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教师培养培训、国际化人才培养为主要抓手,进一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挥科研促学强校作用,不断提升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10.按照新时代学科发展要求,努力打造优势特色学科专业群。一是按照新文科、新工科、新医科等建设要求,积极谋划十四五”学科专业建设规划,“以本为本”,继续探索、深化学科专业调整改革,形成特色专业建设有效抓手。二是加大计算机工程与技术、汉语言文学省级一流专业建设力度,按照省级一流专业标准,积极培育校级重点专业三是加强课程建设,开展课程思政示范课、校级金课建设,推进线上线下教学资源建设,打造一批省级、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积极培育省级“一流课程”

1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一是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学生考研为抓手,修订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宣传、引导、辅导和服务,不断提高学生考研报名率、上线率和录取率。二是加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力度,探索实践教学模式新路径。全面总结康复治疗学专业“2+2”模式改革经验,带动其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打造我校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特色品牌。三是实施卓越人才计划尝试按照招生人数5%的比例,组建卓越人才班,积极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凸显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四是加强公共课教学改革。改革教学方式方法,采取立项建设方式,重点推进思政课、大学英语、大学体育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水平。五是高度重视教学改革作用,设立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教改项目,实现以教改促教风。六是以教育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办法(实行)》落实为抓手,加强和改进本科毕业文论文(设计)工作,有效保证人才培养基本质量。七是加强创新创业工作。成立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和双创教育中心,开设好相关课程,做好大学生双创项目申报和竞赛工作。八是严格按照独立学院转设要求,保证教学四项经费,加强实验室建设、多媒体教室建设和智慧教室建设。

12.继续实施科研强校战略,不断提升师生创新能力。一是做好重大科研项目策划与培育,努力推进教育部、国家级科研基金项目申报工作,力争实现零的突破二是加强科普推广、高水平学术报告和科研能力培训工作,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三是加强高建群文学艺术馆建设,推进高建群研究论丛第二卷、第三卷出版,发挥高建群研究中心作用。四是启动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尝试建立科技创新团队和科技创新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四)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风建设为主线,以安全稳定、校园文化建设、“三全”育人为重点,强化实践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13.加强日常管理,筑牢稳定安全防线。一是创新学生意识形态教育,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以建党100周年为契机,开展精准思政,加强网络思政,继续实施鹁鸽计划, 开展劳动教育,厚植学生家国情怀,增进学生认同感,增强学生四个自信二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和常态化疫情防控管理工作。抓住工作关键节点,严格落实心理健康筛查、稳定安全排查、疫情防控日报等要求,夯实安全根基,筑牢稳定防线。

14.深入推进学生自主管理,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一是利用疫情防控等工作载体,创新学生自主管理,形成同心同圆育人格局。二是建立学生导师制度,发挥教师和辅导员作用,全面深化全员育人,实现全过程育人三是提高管理服务育人意识,利用岗位平台开展三全育人工作。四是三位一体奖助体系为抓手,深化资助育人实效。五是创建公寓管理新模式,提升公寓文化育人水平。

15.深化学风建设长效机制,提高育人水平。一是落实学校《学风建设实施办法》,强化监督,提高学风建设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结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精神,推行过程性评价体系,落实素质拓展学分认定和综合素质测评双向评价系统,深化学风建设。三是依托十个抓手,选树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四是继续落实学业预警制度。五是积极拓宽学生国际化视野,增强学生核心竞争力。

16.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推动队伍职业化、专业化发展。一是按照辅导员队伍建设要求,逐步完成1:150的师生配备率,做好梯队建设。二是加强辅导员技能和职业素养培训,尝试申请辅导员工作室项目,做好省级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培育工作,加强团队建设,发挥领军作用。三是研精覃思活动和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为抓手,多形式开展辅导员素质能力拓展。

17.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和文化育人功能。一是持续深化实施青马工程,加强青年学生群体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二是以全国第十四届运动会志愿服务为抓手,加强志愿工作制度和队伍建设,打造志愿服务团队和品牌。三是“无烟校园”“无手机课堂”建设为抓手,巩固平安文明和谐校园建设成果,夯实良好育人环境。四是围绕校园文化活动和疫情防控,打造校园文化精品和品牌。

(五)把招生就业工作作为学校的生命线,树立全员招生、全员就业观念,以提高第一志愿录取率、新生报到率和初次就业率为抓手,合理编制招生计划,建立招生、就业联动机制,加强招生宣传和就业教育引导,加大考核奖励力度,推动招生、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18.深入实施全员招生工作,提升招生精准度和报到率。一是总结2020年度招生工作,合理编制招生计划。二是开展全员招生制度效果评估,组建招生学生军团,激励全体教职员工加入到招生作中去。三是开展大招生相关信息库建设,提高招生精准度和报到率。四是打造生源基地建设核心团队,创新招生宣传方式,拓宽渠道,发挥好国际化办学优势。

19.用足用好政策,推动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一是落实好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创新就业宣传模式,注重总结工作经验,建立全程、全天候、长效招生、就业服务机制。二是加强校企交流,多渠道、多形式开拓就业市场建设与调查工作,探索合作空间三是重视发掘和利用校友资源,带动就业工作走向深入,做到润物细无声,效果大彰显。四是开展毕业生回访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工作。

(六)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要求,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从生存发展战略的高度,全力以赴对标建设,为学校转设为民办大学夯实基础。

20.摸清底数,加快基本建设。一是全面开展资产清查工作,摸清学校资产底数,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为达标建设提供决策依据。二是以长安校区功能提升改造和临潼新校区征地、规划、建设为抓手,推动校园面积、教学科研用房、行政用房、体育场馆等基本条件(总值、生均值)达标。三是加快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图书、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实验室等条件达标。

21.高度重视,加快内涵建设。一是在学校领导重视教学、依法依规治校、质量监控保障机制、校园文化建设、服务保障等内涵建设方面想实招,进行重点突破。二是做好转设其他基础性工作,重视近三年教育教学全过程材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利用工作。三是认真总结学校办学情况,凝练办学特色和亮点。

(七)按照“国际化”战略要求,以“微留学”、本硕直通项目为抓手,大力推进与国内、国(境)外友好院校的教育交流合作,努力提升开放办学能力和水平。

22. 加大力度,努力提升国际化工作质量。一是创新模式,继续推进微留学、本硕直通等项目的实施,预科班突破50人预期目标二是以制度建设为抓手,做好相关制度和项目的阶段性评估,加强国际化项目深度管理和国际化课程体系建设。三是改进工作思路,推进校际交流、来校留学、合作办学、海外人才引进为重点的开放办学。

(八)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全力保障师生生命财产安全,构建平安文明和谐校园。

23.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筑牢安稳底线。一是坚持疫情常态化精准防控和局部应急处置相结合,不断完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做好应急准备,提高应急处突能力。二是加强疫情防控制度落实,重视健康教育宣传,加大校园管控,确保校园和师生安全。三是结合学生劳动教育,经常性开展校园卫生大扫除活动,加强校园环境卫生大治理,巩固强化文明校园建设成果。

24.高度重视稳定安全工作,打造和谐校园。一是坚持每周稳定安全工作形势分析预判会议机制,加强校园治乱工作,重视各类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筑牢平安校园根基。二是牢固树立红线、底线、防线三线意识,实行安全稳定一票否决制。三是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建立师生建言献策平台和机制,不断提高师生参与治校的能力水平。

 

关闭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皂河路2号

电话:029-68084609  邮编:710100